政院公考欢迎您的访问!
地市导航: 芜湖 合肥 蚌埠 阜阳 安庆 淮北 宿州 淮南 滁州 六安 铜陵 马鞍山 宣城 黄山 池州 亳州

最新资讯

时事政治

资料下载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招考专区 > 时政要闻

如何看待“政府报告”问题 ?

时事评论背景: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3月5日,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,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 

时事评论观点:如何看待“政府报告问题? 

     过去一年是新一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,任务艰巨而繁重,“困难比预料的多,结果比预料的好”,数字最有说服力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.9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7.7%。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,创历史新高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%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.3%。粮食产量超过1.2万亿斤,实现“十连增”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.1%,首次超过第二产业。这样的成绩单,备受多方好评。
    新的一年,又有什么样的愿景?今年GDP目标增长7.5%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,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,今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,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……数字也许不够有温度,但数字一旦变为具象,便是可感知的民生,可享受到的实惠,可改善命运的机会,比如改善住房,找到工作,到政府部门办事不那么难。
    听政府工作报告,总有一些字句让人温暖。温暖来自政府工作报告所体现的情怀与责任:“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,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。”“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。”总有一些字句让人共鸣,共鸣是因为认同,“让失信者寸步难行,让守信者一路畅通”,“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,一边棚户连片。”也总有一些字句让人让人振奋,振奋源于期待,“像对贫困宣战一样,坚决向污染宣战。”“用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,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,切实保障‘舌尖上的安全’。”
    愿景写在报告中,也写在公众心中。如何将愿景变为现实?向改革要出路,向改革要动力。众所周知,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。突破利益固化藩篱、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已成各界共识。改革,要动真的,碰硬的,来实的。这一点,政府工作报告所描述的内容同样让人印象深刻!比如,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,其中提到,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,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,一律向社会公开。清单之外的,一律不得实施审批。这样的改革力度,令人眼前一亮、心头一动。
    再比如,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,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,所有财政拨款的“三公”经费都要公开,打造阳光财政,让群众看明白、能监督。这样的改革路径,提振人们的精气神。
    “民之所望,施政所向”,过去一年,国务院召开40次常务会议、讨论百余个议题,涉及经济、政治、民生等领域。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更让人看到,政府把改善民生当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从住房到舌尖上的安全,从扶贫到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……所有这一切都是民众所关注的,也是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及和行动的。
    “人民赋予重托,奋斗创造未来。”这是政府的自我期许,也是庄严承诺。政府工作报告摆在了代表委员面前,也摆在了全国人民面前,又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,这是接下来要做的。

 

 

报名咨询:
1、咨询电话:0553-3932896 18955395110
2、权威网站:政院公考网 www.asdzygk.com
3、报名地址:
芜湖市汇金大厦A座2309-2307室
安师大新校区
上一篇:如何看待“两会放下手机”问题 ? 下一篇:如何看待“中国经济决策”问题 ?
皖ICP备14014304号-2皖公网安备34020302000199号
div>